齐赫文斯基:传奇学者与外交官的不平凡人生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09:00 2018年03月03日(更新 17:34 2018年03月06日) 缩短网址 周三,莫斯科与科学院院士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道别。这位俄罗斯杰出的外交家、中国学巨擘走完人生之路,仅差半年将满100岁。历史学家齐赫文斯基在研究东亚、首先是研究中国方面的贡献难以估量。其学术规模,正如他接受采访时开玩笑所说的:“确实,在自己漫长的生命中,浪费了不少纸张。”

齐赫文斯基 亦功勋卓著。上世纪50-60年代,他曾在中国、英国和日本工作,参加过联合国大会,后来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苏联。1980-1986年间,他就任外交学院院长一职,同时负责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不管齐赫文斯基在哪里工作,也不管其就任何种职位,其学术兴趣一直与中国有关。他的硕士论文有关孙中山,而博士论文写的是中国19世纪末的改革运动。在中国,他是一系列改变国家命运和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记者: 中国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率先指出中国问题专家齐赫文斯基的才干。1945年,中国未来的科学院院长与齐赫文斯基相识。当时,他来到莫斯科参加俄罗斯科学院220周年庆典活动。在其1946年出版的《苏联纪行》一书中,曾写到这位苏联年轻外交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所了解的深度与广度。

记者:  1918年9月1日,谢尔盖·齐赫文斯基在列宁格勒一医生家庭出生。他像其他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即淘气,同时对知识趋之若鹜。

记者: “童年时,很多青年人都对北极探险感兴趣。所有人都震撼于苏联极地人的功绩,都在关注北极航线的开发进程。我和弟弟决定闯一下北极。我们来到停靠在芬兰湾的破冰船旁,等待恰当时机进入船内。但被海员发现了,威胁将我们送到警局。这样,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父母对我们‘长时间消失’吓坏了,因此,对我们这样的行动进行了惩罚。我作为始作俑者被揍了一顿,而弟弟则仅受到轻微的责备。”   

记者:  1938年,齐赫文斯基进入外交部门。当时,他还是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的五年级大学生。齐赫文斯基院士这样回忆道。  

他说: “那时,苏联还没有培养职业外交官的高校。因此,外交岗位干部主要由成年人构成,且大多数是具有高学历的党员。而且并非都是人文学科人才。比如,驻加拿大大使学工程毕业,驻中国大使潘友新青年时曾经负责边境哨岗,副外长葛罗米柯曾是经济师。1937年,斯大林大清洗对外交部干部造成重创。此后,才开始吸引高年级大学生进入外交岗位。其中就包括我在内。”

记者:  在外交人民委员会,这位年轻职员被任命为中文翻译。凭借词典,齐赫文斯基翻译外交照会。半年后,他被叫到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那里:需要一名中文翻译。

记者: “我被镶嵌有防弹玻璃的‘吉尔牌’轿车送到克里姆林宫,穿过高高的橡树大门,进入宽敞的办公室。有一位名叫孙福的中国人参与会谈。他请求斯大林再次提供借款,购买苏联武器。其中包括飞机、大炮和其它用于抵抗侵华日军的装备。我翻译了此次对话,毫不怀疑,若干时间后,我将在苏联驻乌鲁木齐领事馆实习,并能亲眼看到,我们的武器将通过沙漠和难称道路的路上运往中国。”

记者: 外交官齐赫文斯基外交生涯中最为亮丽的一页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仪式。当时,他就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谢尔盖·齐赫文斯基回忆道。

记者:“整个过程是这样的。1949年8月,国内战争结束后,邀请所有民主力量和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临时宪法,并确定国旗是红色,一颗大些的金星被四颗小星围绕。10月1日,确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隆重成立仪式。我也受邀来到天安门广场,根据莫斯科的指示,我低调地站在木制看台的下排。毛泽东宣布仪式开始。他宣布,历史性时刻到了:28年抗击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告终。毛泽东发表完演讲后,天安门广场升起新中国旗帜,放28响礼炮,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晚上,举行了政府宴会。活动开始前半小时,给我送来刚刚被任命为总理的周恩来的信函。信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希望承认新的国家。我很快将其译成俄文,并以‘紧急’字样密电莫斯科。第二天早上得到回复。电报写道,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事实,并准备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这样,我们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外国。”

记者: 最近30年时间里,谢尔盖·齐赫文斯基几乎完全献身于学术工作。十卷本的《中国历史》是其生命中的“宠儿”和主要的事业。这本书囊括中国庞大的历史阶段:从旧石器时代到21世纪初。齐赫文斯基院士是项目的倡议者和负责人。去年秋季,十卷本最后一卷出版。当时,有很多人出现在发布会。这位99岁的学者看起来精神矍铄,而且还在设想新的项目。当天,谁也不会想到,十卷本问世,是这位人生经历跌沓起伏者的最后的重大事件。三个半月后,谢尔盖·齐赫文斯基离世。